跳至內容

璧山上龍屬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璧山上龍屬
化石時期:托阿爾階
楊氏璧山上龍的化石,位於自貢恐龍博物館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爬蟲綱 Reptilia
目: 蛇頸龍目 Plesiosauria
科: 彪龍科 Rhomaleosauridae
屬: 璧山上龍屬 Bishanopliosaurus
模式種
楊氏璧山上龍
Bishanopliosaurus youngi

Dong, 1980
  • 楊氏璧山上龍 Bishanopliosaurus youngi (Dong, 1980)
  • 自貢璧山上龍 Bishanopliosaurus zigongensis Gao et al., 2003

璧山上龍屬學名Bishanopliosaurus)是一屬已滅絕的蛇頸龍,該屬最初被發現於中國自流井組,模式種為楊氏璧山上龍B. youngi[1]。楊氏璧山上龍可以通過骨的分叉薦肋與其他上龍類區分。不尋常的是,該屬似乎是一類淡水蛇頸龍[2]。科學家在年代稍晚的下沙溪廟組發現了璧山上龍屬的第二個物種自貢璧山上龍B. zigongensis[3]

復原圖

描述[編輯]

璧山上龍屬目前只發現了顱後骨骼,它們有着上龍類的典型體型:身體短而緊湊,相當扁平,強壯的四肢演化成了類似於槳的結構。頭骨雖然尚未被發現,但應該有拉長形態,強壯的下頜上長有鋒利的牙齒。它們的總長度肯定已經達到了4米左右。

分類[編輯]

璧山上龍屬的化石表明,它們有着上龍類的典型體型,這是一類脖子短、頭部較大的蛇頸龍。璧山上龍屬很有可能與菱龍科有關,菱龍科是一類頭部類似於鱷魚的原始上龍。

生活方式[編輯]

毫無疑問,璧山上龍屬是一群掠食者,它們可以通過鰭的有力撞擊捕食魚類和其他水生動物。璧山上龍屬似乎是為數不多的淡水上龍之一。

參考資料[編輯]

  1. ^ Dong, Z.-M. A new plesiosauria from the Lias of Sichuan Basin (PDF). Vertebrata PalAsiatica: 191–197. [2019-10-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2-03-01). 
  2. ^ Sato, T.; Li, C.; Wu, X.-C. Restudy of Bishanopliosaurus youngi Dong 1980, a freshwater plesiosaurian from the Jurassic of Chongqing.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03, 41 (1): 17–33 [2019-10-02].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26). 
  3. ^ Gao, Y.-H.; Ye, Y.; Jiang, S. A new species of Bishanopliosaurus from Middle Jurassic of Zigong, Sichuan (PDF). Vertebrata PalAsiatica. 2004, 42 (2): 162–165 [2019-10-02].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7-10-21).